农村农业在线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农村农业在线网!

首页 > 现代种植 > 正文

机收大比武 减损论英雄

时间:2022-05-30 作者:佚名 来源: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麦收时节,农机手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麦田,是他们一决高下展示风采的最佳舞台。

  5月26日,唐河县湖阳镇张湾村一处麦田里麦浪翻滚,10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同台竞技,河南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第一站在这里“开打”。

  大比武比什么?规则很复杂,却能浓缩成简单一句话:谁机收漏籽少、留茬低。

  9点半,随着裁判一声号令,10名机手跳上机车,驾驶收割机轰轰隆隆冲进麦田。收割机所到之处,成片的麦子被“吞”进割台脱粒,秸秆随即“吐出”粉碎还田。

  运粮车在地头等候。收割一个来回后,收割机伸出卸粮筒,喷涌而出的麦粒颗颗饱满、粒粒金黄。

  机手收割完毕,专家组迅速进场。他们用一个2.2米长、0.5米宽的钢框,随机卡在刚收割完的地上。“要把这个范围内掉在地上的麦粒全部拣出来,称重。再根据前期农调队的测产结果,就可以换算出损失率。”身为专家组组长,省农机中心试验鉴定处处长刘晓文拿着纸杯蹲在地上,不放过麦糠里遗漏的任何一颗麦粒。

  除了看机收损失率,本次比赛还注重麦茬留茬的高度。按照比赛规则,留茬高度不能超过15厘米,机手每降1厘米,可以增加相应的得分。“我省农时紧张,农民基本上在麦茬地里播种秋作物,留茬过高,播种时容易拥堵,出现种子棚架和缺苗断垄现象,影响下一季作物生长。”刘晓文说。

  今年50多岁的刘学庆获得了一等奖。“前期,农机部门给我们组织了多场技术培训,我也改良了机械。”减少机收损失,刘学庆有妙招:割麦前,先绕地转一圈,熟悉地形,要根据麦子的成熟度、品种和田块特征,适当调整割幅,要均匀用力,切忌求快。

  这两年,刘学庆走南闯北,明显感觉到老百姓对机手要求越来越高。“作业马虎,掉籽多,下一年老百姓不会再用你,还可能投诉你。”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中心主任凌中南表示,除了唐河,还将在豫北、豫东和豫中地区举办四场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通过举办比赛,提高广大机手的机收操作技能,力争把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科学减损就是绿色增产。在去年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作为三大主粮作物之一的小麦,机收率达到97.49%。2021年我国夏粮机收损失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增加粮食产量125万吨。

  如此看来,在小麦单产和总产触碰“天花板”的情况下,通过机收乃至后续储藏等环节的减损,相当于为增加粮食产量找到一条新出路。(记者刘晓波)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2/05-27/24569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农业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农业在线网 nynczx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132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