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在线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农村农业在线网!

首页 > 农村观察 > 正文

时间:2020-04-15 作者: 来源:

  合肥 王唯唯

    井,在语法上归为名词,在早年乡村,井却是动词。

    我早年插队的村有一口老井,井栏都是青石雕琢而成,上面被井绳勒出一道道印痕,非常光滑。井口不大,只能放进一只吊水桶,上小下大。井壁绿苔斑驳,井水清澈甘洌。井的周围,是一个圆形的井台。没有人知道它的年龄,只有井口那一道道印痕,昭示着它历尽沧桑的前世今生。

    一早一晚是井最热闹的时段。每天天蒙蒙亮,男人们打着哈欠担着水桶走出家门,女人们一手挽着一篮子,一手提着个小木盆跟在后面。到了井边,女人把木盆放好,将篮里一家人一天要吃的菜和要洗的衣服倒入盆中,这时男人将打好的井水倒入盆里。男人们打好井水也不急着回家,而是坐在井台边口无遮拦地闲聊,荤的素的都有。女人们则手舞棒槌捶打衣服,水花四溅。如果哪个男人说的事太荤,她们会脸通红地一起往那男人身上泼水,更有女汉子两手端着小木盆追着那男人跑。乡村的早上,就在这爽朗的笑声中,在棒槌的“啪、啪”声中,平添了几分生气。

    夕阳西下,井边成了老人和孩子们的乐园。老人们稳坐在井台上,吸着烟,唠着家常。要是有三两个能说会道的凑在一起,就更热闹了。孩子们有的在井边嬉戏,把脚伸进脚盆的井水取凉,有的趴在井栏边,对着井水乐哈哈地照着自己的影子,还有的把头伸进井里冲着井底叫喊,在井边洗着永远也洗不完衣服的女人们怕孩子掉进井里,扯开喉咙让自己孩子走开。这时,男人们有的肩扛农具,有的牵着牛,从田里回来了,走到井边都会从水桶里,舀一瓢清水,咕咚咚牛饮一通,一种清凉败火的舒坦感灌注全身。

    从井里打水是要有点小技巧的。开始时,我们几个知青打水时只是将水桶往井里一扔,“扑通”一声,空空的水桶漂浮在水面上,怎么也吊不到水。后来村里人告诉我们,要拎住水桶的绳子,用力左右晃抖,水桶才会翻身,扎进水里。一试,果然有效,连着再试试,吊上来的水桶里的水是满满的。

    井在我们这些知青的生活中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知冰箱为何物的日子,大暑天,我们从街上买回热烘烘的西瓜,把西瓜放进一个网线袋里,用细绳扎好,放进井水里。过半小时,解开系在井栏上的绳结,将西瓜轻轻地拎上来,整个西瓜冰冰的,切开,咬一口,一股凉气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迸发出来,凉爽之感沁人肺腑,惬意非常。女知青还把烧好的绿豆汤连同钢精锅子一起浸入井水里,待其凉后取出,汤凉凉的,喝一口,人会冷不丁地打个寒噤,那凉爽,那惬意,难以言表!

    用洗井水澡也是我们每天的一大乐趣。每到天黑人静之时,我们提着水桶,穿着短裤跑到井边,吊上一桶井水,从头浇到脚,顿感酣畅淋漓。洗完后,我们并不急着回屋睡觉,而是坐在井台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更多的时候,望着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想着家人,想着儿时,想着未来。而身边的井,在月光下打着盹,就像一个迟暮的老人默默地回忆着它的旧日时光。

    后来我离开村子回到城里。似水流年,如歌岁月,在钢筋水泥丛林里漂泊的我,始终无法忘怀村里的那口老井。为了圆自己的一个心愿,去年初夏时节,我回到了插队八年的生产队。

    走进村庄,听不到曾经的鸡鸣狗吠,听不到曾经的牛哞人欢,唯有枝头啁啾的鸟儿,放大了村庄的空寂与清冷。一些尚未装修的小楼大门紧闭,门环上挂着斑驳的铁锁;几间砖瓦房一半坍塌,一半执拗地坚守,破败的容颜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我迫不及待地直奔老井。

    老井还伫立在那里。井台上有几位老人坐在那,我过去招呼:“……大爷大妈,都在啦。 ”几位老人的目光围了过来,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我。老人中的余大爷认出了我:“这不是小唯子嘛,什么风把你吹来啦? ”我连连点头称是,并赶忙从口袋里掏出香烟递给在座的老人并帮着一一点着。我问余大爷:“村里人都出去打工了吗? ”余大爷回答道:“是啊,都进城啦。 ”说着指着身边的几位老人说: “呵呵,一村子人,差不多都在这了。 ”

    “这井还在啊。 ”

    “呵呵,废啦。 ”

    我不禁愕然,怎么会废了呢?走近井边,当我低下头去时却惊呆了——井水浑浊不堪,还有不少的树枝和脏东西。我看着它,它似乎也在看我,那浑浑的水像极了孤独而哀伤的眼睛。这还是我记忆中的那口井吗?这时余大爷在边上说:“现在村里用上了自来水,这井多年不用了。 ”

    光阴催老了老井。那些有关老井的往事,不知还有谁如我这般记起。村里人一天天老去,村里人一个个离开,只有它长年累月安静地躺在村庄的一角,处于被人遗忘的境地。抚摸着光滑的井栏,辨认着年久风化的刻铭,那幽深的井底是否还沉淀着往昔流失的时光?老井无语,犹如一位长者,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目睹了历史的浮沉之后,它失去了最清亮最热闹的动词。

    是啊,老井是因为被忽视才真正老朽的呀!井,回归成了名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农业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农业在线网 nynczx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132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