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村观察 > 正文
安庆胡晓延
春意荡漾,柳叶新发,季节交替的细微变化,开启了我记忆深处对江南水乡春耕生产的回忆。
记忆中,春耕生产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积肥、犁田、浸种、育秧……环环相扣。于是,便有了备耕之说。春耕与备耕又像是一对孪生兄弟,须臾不可分离。春耕有时干脆替代了备耕,囊括了备耕中的诸多细节,但却无法取代备耕向春耕的输入。当徐徐的春风唤醒沉睡一冬的土地时,春耕生产前的备耕,已容不下“不出十五还是年”的等待。过不了正月初十,村里的男男女女便在“人勤春来早”的催促声中,扛起扁担挑起粪框,忙碌着清理家家户户猪栏牛圈里已堆积如山的农家肥,也由此拉开了春耕前的备耕序幕。
常言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那时候,农民种田很少使用化肥,全靠主妇们长年累月喂猪养牛,积攒起成堆的农家肥。等到备耕之时,村里组织起青壮年劳动力,挨家挨户清空猪栏牛圈,一担一担地将农家肥送往田间地头。整个正月,农民们肩挑百余斤的担子,在村庄与田间穿梭往来,迎着日出,送走晚霞,个中艰辛自不必说。好在大伙的备耕热情高涨,遇有暖阳天,干脆脱下外套,卷起裤管甩开膀子干,直到田野里红花草花开满田,便将堆积于田边的农家肥均匀地撒散开去,等待开犁翻耕。
转瞬间已是惊蛰时分,村里选派农耕经验丰富且有强烈责任心的农民,将先前选好的稻种,晒上一天,装入可容纳几百斤稻种的大木桶里,接着倒上按比例配好的石灰水,杀菌消毒,再浸泡上一天工夫,让干渴饱满的种子喝足了水,装回垫上草垫的木桶,盖上村民们拿来的破旧棉被保暖保湿,静等希望的种子萌芽。
没过几天,嫩芽破壳而出,先是伸展出洁白的根须,接着长出粗壮的芽苗。此时,天气渐暖,堆积在木桶里的种子会散发热能,处在中间位置的往往最先发芽,也容易因聚集的温度过高,烧坏根须和嫩芽。为保证出芽率的提高,每天早晚各轻翻一次必不可少,一个多星期后,便可播撒进平整好的秧田。
农时不等人。还未进入仲春,天气乍暖还寒,赤脚下田的农民,忍受着刺骨的寒冷,精心侍弄出一块块平如镜面的苗床,好让稚嫩的芽苗在新的环境里安稳扎根,茁壮成长。
春日的绵绵细雨,时常裹挟着雷电和冰雹,总想变着法儿摧毁农民们播种下的希望。好在长期劳作,让他们积累了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丰富经验。芽苗播进秧田后,白天管理倒还容易,到了夜晚,农民们不得不竖起耳朵,静听天气变化,哪怕稍有风吹草动,都会立马披衣下床,打着手电筒赶到田边,尽快给秧田放进足够深的水,用来抵御极端天气给秧苗造成的侵害。恶劣天气过后,立即又将秧田里的水放个干净,让秧苗充分享受雨露的滋养。收放之间,浸透了农民对春耕的寄望与备耕的不容闪失。
日子总是在耕耘与期待中滑过,精心培育的秧苗一天天长高,远远望去,如同盖上了绿毯,一片碧绿。秧苗满月在即,农民们迎来的又是一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作劳。每当东方刚刚放亮,他们就到秧田里,拔起一把把秧苗,洗净梆扎整齐,移栽到大田,日复一日,拔秧插秧,待到育好的秧苗全都移栽下田,一年的春耕生产才算宣告结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分给了农民,勤劳的庄户人家,在春耕备耕的节骨眼上,更是舍得花气力倾注汗水,等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土地更是毫无保留地回馈他们丰硕成果;再到后来,土地又从农民手中流转给了种粮大户,春耕生产由农耕型向机械化转变,备耕环节也由偏重经验向科学技术耕种的蝶变,中间环节大为缩减,省却了祖祖辈辈年复一年的备耕辛劳!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农业在线网 nyn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