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惠农政策 > 正文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口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充裕,不脱销、不断档。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建立和完善了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食市场体系、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高效协同的良好局面。通过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实施政府储备吞吐调节、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一套精准高效的调控组合拳,有力推动了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了粮食供求平衡质量,提高了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粮食质量安全关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解决好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环节、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实行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的管理,确保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继2001年、2009年之后,今年,国务院组织了第三次全国性的粮食库存大清查。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原则,重点检查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历时大半年,检查了1.7万个库点、19万个货位。总体看,粮食库存基本符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要求。
我国充足的原粮储备是粮食应急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应对粮食安全急需时的压舱石。除了原粮储备,我国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还建立了能够满足10至15天消费需要的成品粮应急储备。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的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我国粮食储备实现了应有的功能,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做到手中有粮。除了有充足的原粮储备和成品粮应急储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还规划布局了包括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应急储运企业等粮食应急保障网络体系,可以有效应对地震、雨雪冰冻、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
做到变时有数。通过加强粮食监测预警,能随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及时发现需要应急处置的问题。目前,全国现已建成的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监测基本覆盖了重点地区、重要品种,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做到未动先知、未涨先知。
做到急时有序。除了国家层面的粮食应急预案,全国31个省(区、市)都制定了省级粮食应急预案,587个市(地)、2440个县也建立了区域性粮食应急预案。各地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不断增强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做到肩上有责。充分发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逐级逐层压实各级政府粮食应急责任,切实做到各负其责,守土尽责。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农业在线网 nyn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