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在线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农村农业在线网!

首页 > 一村一品 > 正文

行走三年的驻村之路

时间:2023-12-27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乡村振兴局

  脱贫迎振兴,奋斗正当时。2021年6月,在组织的安排下,我被市建投集团派驻到石台县仁里镇三增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由此拉开了我的驻村序幕,至今已两载有半。

  出发,踏上新征程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多年前,因为所爱的人,我从江苏来到安徽,成了池州人,也深深地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恰逢选派第八批驻村干部,我主动选择从喧嚣热闹的大城市,来到三增村这个淳朴宁静的小村落。

  在这里,“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风景净涤着我,朴实好客的民风温暖着我,沉甸甸的乡村振兴使命也督促着我。虽然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但工作后一直在企业单位,与基层群众接触少。从被刚任命时的兴奋与紧张,到进入角色后所遇到的各类困难,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层一线工作者工作的繁杂与责任,更深刻意识到身为一名驻村干部的职责重大,容不得一丝懈怠。

  小山村的生活、工作与城市里大相径庭,生活比较单一,但工作比较复杂。之前,上班朝九晚五,下班锻炼身体,偶尔三五朋友聚餐。驻村后,我一度不能适应,吃不好、睡不好,一个月瘦了10斤,只能笑着安慰自己“减肥效果真好”。

  刚到三增时,我发现村里的党务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立即组织村党支部党员赴中共沿江中心县委纪念馆观摩学习,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段段抗战史料,共同追忆峥嵘岁月,使大家深切感受党的初心使命。在一次村“两委”工作会议上,我向“两委”班子建议,开展“典型引路法”,向党务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的党组织学习,学习如何“更好的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高质量的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同时对标对表检视自身,建立问题清单,规范制作党建台账资料。此外,继续发展了“七彩三增”党建品牌,以此为抓手,带头讲党课、学党史、提升“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热爱,就要全力以赴

  作为外来女干部,在不少村民眼中,我只是来“镀金”,对我的能力也不信任、态度不友好。在入户走访时,村民不配合、刁难,甚至将我拒之门外;在低保申报、慰问困难户时,部分村民认为我不公平、有私心,对我指指点点。这种遭遇是以前没有遇到的,一度打击了我的信心。

  这种不被理解的酸楚,我只能往肚子里咽,但老百姓的不理解、不支持,并不能将我击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始终把这句话记在心里、用在行动上。一遍不行就跑两遍三遍,拉下脸、低下身,让村民看到我们的诚意。同时我也积极从村“两委”、其他群众那里侧面了解情况,找到原因,对症下药,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

  三增村河道长,修建河坝一直是个难题,村里有一段河坝因为资金有限,只修了一半,部分村民不能理解村里的困难,对此意见很大。刚到三增,就有村民跟我提出“要求”。他说:“卢书记,我不管你是什么目的到这来的,既然你要来我们村待三年,那你就得为我们村做点事,不能是那些形式上的事,要实事,看得见的,留得住的,像这段河坝,搞了一半也没搞好,你要是能把另一半建好,我就没话说。”我默默把这事记在心上,向村书记了解情况,积极到相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最后不负众望,成功申请到了省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不仅把这段河坝问题给解决了,剩余资金还能修建其他河坝1000米。

  一家有难大家帮,走访中我发现有些村民正经受疾病的苦痛,看到他们渴望得到救助的神情,令人心疼落泪。这时,除了精神上的鼓励,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救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合法合规,在不引起村民争议的情况下给予大病村民一定程度上的帮助。我积极与选派单位沟通,向上级民政部门咨询,在2022年1月,成立了“大爱三增”慈善互助专项资金,由民政部门备案,为池州首个村级慈善互助基金。池州市建投集团注入首笔资金3万元,三增村热心村民自发捐赠2500元。以村互助基金为平台载体,动员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使用管理制度,主动接受监督。基金除了用于大病救助,也用于困难慰问、移风易俗奖励、奖优助学等。截止目前,“慈善互助金”已支出近3万元,累计受益村民120余人。其中,用于大病救助7人,累计7000元;婚事简办、丧事吊唁21次,累计10500元;奖学助学,参军入伍4人,累计2600元;2022、2023年度“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奖励各一人,累计6000元,用于“三八”妇女节公益活动支出1370 元。

  聚焦,发展特色农业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这是习总书记在2023年1月18号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抓产业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到村后,我经过深度走访群众、考察周边村庄,依托石台县“负氧、富硒、原生态”的自然优势,制定了三增村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大户流转土地,发展富硒米、羊肚菌、黑木耳等特色种植。今年三月份,由石台县供销社牵头,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参股,成立了三增村七彩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

  “卢义琴,你怎么每次回家不是在卖米就是在卖米的路上?”我爱人和同事朋友总打趣我。他们不知道的是,每年的丰收季,也是我们的忙碌季,为了打出三增村的名片,我们对农副产品进行统一品牌包装。为了省下更多的成本,给农户带来最大程度的收益,我们驻村工作队在空闲时候,全部投身在包装、送货一线。从石台到市区送货,如果每次都安排车辆配送,产品的运送费甚至比农产品本身的价值还要大,所以我们驻村工作队每周回市区的时候,车里都会塞满农副产品,再一家一家跑,亲自送到客户的手中。

  今年八月份,在娘家单位建投集团的支持下,集团员工300元标准的农副产品消费券全部用于采购三增村的产品。近15吨的农副产品全部由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装车、卸货,再送至每个单位。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7点,我们一直忙碌着,虽然汗水打湿了我的衣服,手臂酸痛,抬起来也费劲,但一想到农户们鼓起来的口袋,顿时觉得付出的汗水太值得了!

  胜利,源于坚持不懈

  驻村期间,通过日常入户走访,调解村民矛盾,为腿脚不便老人申请轮椅,慰问困难家庭,开办儿童暑期夏令营,链接各类资源丰富农家书屋,增加路灯等一系列的实事、小事,我逐渐赢得了三增村村民的的支持,打开了工作局面,也让我明白只要说实话、做实事、有实效,老百姓自然会信任你、尊敬你、支持你。

  现在,村间地头时常能看到我的身影,晴天烈日当头,不怕,一顶草帽解决;雨天路不好走,不怕,一双雨靴、一把伞解决。看到村民的事解决后脸上的笑容,我由衷的高兴、自豪,自己也乐在其中。

  一本笔记本、一辆电动车是我在村里的标配,它跟着我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记录着我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破解民忧的一点一滴,更见证了我从一名国企干部到一名基层书记的华丽转变。

  这些年来,我没有四处旅游,但是我走遍了三增村的每一寸土地;这些年,我的个人收入没有变化,但是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12000元涨到了200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了50万元;这些年,我的电动车已不再是新车,但是在这新修的路上,车来车往;这些年,我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是村里孩子们的假期没有空白......每张办好实事后的笑脸,就是我在这里的意义。


原文链接:https://xczxj.ah.gov.cn/fpgz/zcfp/805115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农业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农业在线网 nynczx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132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