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在线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农村农业在线网!

首页 > 农村观察 > 正文

难忘炊烟

时间:2020-04-15 作者: 来源:

  池州 刘国清

    我们这代人是不幸的,想当年,出工听口哨、买衣凭布票、瓜菜半年粮、生活无温饱。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缺衣少食司空见惯。我们这代人又是幸运的,如今吃喝讲营养、穿衣看名牌、生活奔小康、追求有梦想。我们在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总忘不了以前艰苦而快乐的时光,往事如烟常在心头萦绕。

    就说家庭生活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排在前位的柴火。那时没有液化气,乡村一般在夏冬季节集中砍柴,农历六月份砍夏柴,就是先把青青的柴棵砍倒,平铺在原地,让太阳暴晒几天,晒干后担回家,家乡人称之为“六月柴”。

    砍“六月柴”最怕浑身长满毛刺的“洋辣子”,这种长虫只要碰一下皮肤,接触的地方就会起又红又肿的疱,全身痛痒,手又不敢抓挠,一抓挠,皮肤就会溃疡。再就是怕野蜂子,那大黄蜂能蛰得死人。那野蜂窝也是碰不得的。记得有次砍柴,我的一位同伴砍倒了一窝马蜂,他受到攻击后,难以脱逃,急得没法子,跳进了一个水塘,捡个茅草把,盖在头顶,才逃过一难,而脸上遭蛰的地方也肿得变了形,让人认不出来。还有一个小伙伴,手腕上被蛰了一口,急忙把头钻进一篷茅草窝,而屁股上又被野蜂蛰了一口,痛得他一个星期屁股都不能落坐板凳。

    农历十一月份,庄稼收归仓后,农人们开始砍腊柴,准备一个冬春的柴火。这时砍的都是硬柴,并且是整个的山场成片地砍。那是乡村一年除了“双抢”之外的又一个忙季,大人小孩都上阵,整座山场被砍得光光滑滑,有的连树桩蔸都挖起来当柴火。难怪那时山头的植被差,常有泥石流发生。当山上的柴砍下来后,还有一些人在村前庄后的山坡上用铁锄挖“桩蔸”,连树根也不放过。

    砍柴的季节,路上不断人,家里不息烟。饭是用碗装着用“饭袋”兜着带到山上吃,水是用竹茶筒装着随路喝,也有口渴难忍的直接喝山沟或田里水的,顾不得什么卫生不卫生的。人流在山头和村庄间流动着。大人们挑柴的“抻镐”也很有意思,两头用铁包着尖头,离尖头一尺多的地方有个便于系绳的木榫,中间是发粑形的扁担。 “抻镐”担柴,柴捆是站的,离地较高,便于走山间小路。家乡有句民谚“抻镐挑柴两头失落”,本来是说如果“抻镐”挑柴,有一头没有捆好,散了,另一头肯定要掉下来。现多被引伸为做事要讲究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失却一方,另一方也保不住。

    柴砍到家,家庭主妇就忙着捆柴把,或堆柴垛。刚砍到家的柴火如果不太干,灶锅台下还预备着一根竹制的吹火筒,一口气吹进去,从烟囱里就飘出了条长长的烟带,向空中散去。

    这炊烟就是信号。当早晨太阳升起后,我们一班放牛娃,总是垫着脚尖抬头朝自家的村庄方向张望,见到炊烟缭绕,雾蒙蒙一片,肚里的馋虫就活起来了。早晨的炊烟是低低的,把整个村子都罩在雾霭里,在阳光的照射下,分不清是水汽还是烟尘。中午的烟尘飘不高,很轻柔,从远处看是淡淡的、蓝蓝的。傍晚的烟飘得很高,能分得清哪家的烟囱在冒烟,犹如一幅水墨画,煞是好看。

    炊烟是家的标志,炊烟有家的温情,炊烟是母亲召唤。待烟稍一消散,我们就骑上牛背,急急匆匆往回赶,这时我们还不忘在牛背上带两捆柴把,为母亲的炊烟接力。

    炊烟不仅能带来饭菜香,还能给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道出远门游玩,走进一个长山洼,怎么也走不到头,周围柴棵深深,山鸦在头顶盘旋,加上口干舌燥,甚为着急。走到长洼深处,我们就一屁股坐在地上,真不想动了。正在踌躇不前时,随着一阵山风,飘来一股柴火的烟味,我们看到不远处有炊烟升起。袅袅炊烟令人振奋,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果然,没走多远就到了出口。原来在山冲口有户农家,正在生火做午饭。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还在回望那早已看不见的炊烟。

    难忘炊烟,也难忘炊烟下的美食。那时,农家食谱原汁原味,原生态。农家餐桌上,山肴野簌,瓜菜果豆,杂陈其间,有那山芋角拌饭,老南瓜扯粑汤,野藕煮肠糊,米汤锅巴粥,还有甜甜的山芋糖、炒米糖、蒸粉丝、粉糊菜等等,至今想起仍觉齿颊留香。

    现在的乡村,变化实在太大了,很少有人砍柴了,很少有人烧柴锅了,大部分人都使用电饭锅、液化汽了,炊烟将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被时代的烟尘所淹没。莫忘炊烟,为今天的幸福而高兴的同时,不能数典忘祖。今天是昨天的继续,明天是今天的希望。不忘炊烟,不是对旧生活的留恋,历史在进步,没有谁还愿意停留在原来的社会;不忘炊烟,是要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农业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农业在线网 nynczx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132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