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域发展 > 正文
烟雨蒙蒙鸡犬声,鸟儿何劳也劝耕。
一大早,茶农周朝友带着村民进入茶园,起沟,施肥,培土,修枝,剪叶。进入冬管时节,人勤地不懒,要想长出好的茶叶,得好好的呵护这些摇钱树。
放眼望去,冬日里的永安田坝,茶绿满地。黄色杀虫板,灭虫灯,加上施有机肥与生物农药,成为周朝友眼里的有机化。
自家60亩,加上参与合作社流转土地种上的600亩茶园,以及工厂加工和开乡村旅馆,一家人一年纯收入超过100万元。
亩收入七八千元,卖得好还需种得好。周朝友说,过去粗放型种茶,现在走有机茶之路,同样的一块茶园,质量和效益大不相同。
周朝友所在的田坝村是遵义市东部凤冈县茶海之心的主产区之一。这个曾经缺水干旱严重的贫困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小康寨,历经20余年的结构调整,全村发展茶叶面积2.8万亩,其中南京国环论证的1.8万亩,一年一度的检测倒逼茶农种好茶,种出的茶叶出口欧盟多个国家,要经400余项质量检测,质量过不了关是难以飘香世界的。 茶叶是凤冈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县目前茶叶面积30余万亩,全国百强第六、贵州规模第三。2019年12月26日,这个县召开全县茶叶质量安全千人誓师大会,发出携手共做坚定的凤茶卫士,坚决打赢茶叶质量安全人民战争的澎湃豪言。
从资源优势迈向高质量进程,凤冈县的自信心建立在多年来痴心不改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求证路上。2019年,凤冈茶叶出口1890吨,占全省52.3%;金额5933万美元,占全省49.44%,撑起贵州茶叶出口的半壁江山。 这一现象,只是新时期遵义农业的角度印证。 其实,遵义农业有着厚实的传统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等农业实用技术五突破催生粮食高产走在全省前列,九十年代提出的100万亩茶园、100万亩新造竹、100万亩中药材、100万亩商品蔬菜、100万亩辣椒、100亿元畜牧业、100万口沼气池六个一百工程,后期又提出做大做强竹、茶、药、辣椒、蔬菜、干鲜果、高粱七个一百工程,近年提出大力发展茶叶、辣椒、竹、中药材、生态养殖五大产业和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
一步一步走来的遵义农业,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不断培育壮大农业资源,不断蓄势、起势、奔势。遵义,从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挺进的铿锵脚步从未停歇。
最新的数据表明,2019年,遵义市茶园200万亩、辣椒213万亩、中药材183万亩、酒用高粱100余万亩、蔬菜275万亩、食用菌2.5亿棒、优质稻135万亩、水果91.5万亩。生态畜牧步步高,畜牧渔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8365元预计提高到2019年的13516元。
显而易见,无论从自身纵向比还是全省横向比,作为全省农业大市的遵义,在当下全省主攻的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等12种特色产业中,其有中生优的优势不在少数: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列全省第一,辣椒面积、竹子面积全省第一。此外,龙头企业的占比位列全省前列,众多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也在全省领先。
不仅仅在于量大,更在于链长。观察中不难发现,遵义农业的产业体系、加工体系、销售网络已基本形成或健全或建立,基本形成中部六区(县)蔬菜、辣椒、生态渔业西部三县(市)高粱、中药材、竹产业东部三县茶叶、辣椒、优质稻北部三县生态畜牧、中药材、蔬菜各具特色的四大板块。充分利用沪遵协作、渝遵合作等机遇,积极开拓长三角、珠三角市场,通过举办或组团参加展示展销活动的方式推动黔货出山。习水的黔北麻羊,新蒲的虾子辣椒,道真的香菇蔬菜,星落棋布的农旅一体化,其规模、品牌、市场渐成气候。
这是遵义农业长期发展呈现给当下的现实条件。实则,这一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推动遵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无疑为今天和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信心。
不过,站在新的发展方位审视,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遵义农业迈向高效益的瓶颈不少,离新时期发展农业现代化还有不小的差距。
比方说,加工企业实力有待增强,总体加工能力需要提升。尽管在茶叶、辣椒、竹子等产业加工中涌现出一些较大型的龙头企业,但不少企业还处于低水平的小作坊、小工厂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初级阶段,精深加工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与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规模还不相匹配。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家文直言。他说得最多的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也比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各产业加工发展也不平衡。全市茶叶、竹产业加工转化率较高,赤水市竹产业加工转化率更是达到了100%,但辣椒、中药材、畜禽等产业加工转化率总体来讲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再比如,遵义市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特色明显、质量上乘,有一定的市场,但企业发展却困难重重,就是走不上快速发展轨道,呈现出多而不优、杂而不精的局面难以抢占更多更大市场。
如何转化?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步伐?在邹家文看来,就是要认真落实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产业做文章,补齐短板把基础打得更扎实,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
农产品加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支撑农业发展和竞争、保证农民受益、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关键环节。在宏观层面,遵义农产品的优势以茶叶、辣椒、生态畜禽渔、中药材、竹子、优质稻、食用菌等为主,那么其产业加工仍以此进行布局。 遵义市正在形成以新蒲新区、播州区、绥阳为中心的辣椒,以湄潭、凤冈、正安等县为主的茶叶,以赤水、桐梓、正安为主的竹产业,以仁怀、习水为主的酒用高粱产业,着力建设加工集聚区,聚力发力下足功夫,突破加工。
这其中,重点突破辣椒、茶叶、酒用高粱三大产业精深加工,无疑成为遵义农业高质量起跳的主基调。
一步跳,步步跳,方能撑杆新高度。
要坚定不移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遵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黄伟说。 遵义用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完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既保证原料供给量的同时又顾及企业生产原料成本。比如,酒用高粱生产基地缺口很大,于是规划建设以仁怀、习水、播州、汇川、桐梓、正安为主,其他县(市、区)为补充的茅台酒用有机原料基地建设。
前不久,由茅台集团和仁怀市共同实施的2万余亩有机高粱示范基地落锄开工,仁怀市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30万亩高标准有机高粱基地,以期建好厂市同兴的第一生产车间。
市场为王,品质为先,品牌制胜。邹家说,还要用好遵义这块金字招牌,集中打造遵义红遵义绿两个茶叶公用品牌,用好用活遵辣遵辣1935等品牌商标,培育打造以茅台为引领的世界酱香白酒产区品牌等等,拓展遵义牌农产品市场,把遵义生态优势、遵义品牌优势转化为品质优势和经济优势。
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特点,发挥优势和特色,凝心聚力调结构、心无旁骛抓产业,全力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化、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如是说。 十四五期间,遵义农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继续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按照四新一高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构建完善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遵义农业,瞄准目标,行走远方。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其伦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农业在线网 nync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