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在线网 -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欢迎访问农村农业在线网!

首页 > 一村一品 > 正文

以奋斗的姿态建功乡村振兴

时间:2023-12-09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乡村振兴局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2021年5月,我光荣地成为肥西县紫蓬镇新农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新农村曾是肥西县重点贫困村之一,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山地面积3450亩,19个村民组,593户,总人口1972人。如今摘去了贫困落后帽子的新农村旧貌换新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眼下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宁领一军,不领一村”,我是一名转业干部,在部队工作有20个年头,有部队的管理经验,但是要带好一个村真的是赶鸭子上架。

  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政策性比较强,大家要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干出一番事业来,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眼界、开阔视野。担任新农村驻村第一书记,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窗口期”,我始终把握好“第一书记”的内在要求,勤修“内功”,多向书本学习,发扬“挤”和“钻”的精神,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挑灯夜读,结合驻村工作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习、缺什么学什么;练好“外功”,积极向群众学习,发扬“不耻下问”精神,跟着群众一起爬山坡、走田畴,做好乡村产业的“调研员”;立中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当好乡村产业的“规划员”;把乡村特色产业资源推广出去,吸引列多优秀企业向乡村聚集,将资源禀赋转为产业的发展功能,当好乡村产业的“宣传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两年多来,我对全村 632户人家和40名党员进行了逐一走访,提出12条合理化建议。在掌握村里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积极与村委一班人商议,交流和沟通,以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实际困难,真正把对新农村的帮扶工作一一落到实处。在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责任和使命,引领着队员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围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目标任务,积极投身到驻村工作中。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设身处地帮他们解决问题,就没有做不了的群众工作。”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和群众打交道不仅要实,更要用心用情,处理方式要更接地气。“开始,我到每户群众家里去,村民们都会热情地称呼‘领导’,我就告诉他们,我也是在农村出生长大,和村民身份都是一样的。”

  新一届村两委召开的村民组长会议上,村民组长杨群提出:“汪小郢村民组住在山里面,内部的道路至今没有修,一到下雨一片泥泞……”面对困难,我们积极将群众的需求反映上去,同时为村里争取项目。2022年底,经与村两委协商一致,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积极争取到人居环境200多万项目发展资资金,于2023年8月完成了高头店村民组内部环形沥青道路修建工作,还给道路两边的村民修建了小花园、小菜地,村居环境焕然一新。

  现在的农民群众文化高,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强,这就要求我做事要立党为公,情系于民,多与“两委”班子成员商量与沟通,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才能站得住、立得稳。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有杨小郢村民杨学年来找工作队反映汪小郢有一段居民区道路失修,也没有垃圾桶,导致垃圾乱放,臭味熏天,影响村民生活,有村干部在处理事情过程中简单粗暴,双方闹得很不痛快,我立即带领村书记、副书记到杨学年家里了解情况,对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简单粗暴行为要求村干部向村民道歉,并立即对垃圾堆放处进行处理,安置了新的垃圾桶,同时向村民解释出行道路修建问题会根据政策要求,向镇政府申报,争取早日解决,在人居环境提升改造过程中,一并将出行道路修成宽敞的水泥路,得到了该村民组的广泛好评。

  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新农村山地多,独特的地域、土壤和气候环境,适合发展瓜篓子、葡萄、艾草等多种经济作物。2021年,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便带领工作队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新农村在发展村集体项目上有一定基础。

  2022年,考虑到村里有100亩左右林地闲置,适合种植碧根和林下艾草,为充分利用和盘活资源,我与村书记吴其阔同志商量,可不可以土地流转过来,引进碧根果和艾草种植,既能利用闲置土地,还能为村里带来收入,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其阔书记也赞同,经过两委会议研究,大家也都同意,于是我们流转了村里100亩闲置林地,由村办合作社经营,同时邀请碧根果种植专家和省三农协会领导来村考察,发展碧根果和林下艾草种植,经协商与省三农协会、皖艾公司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种植,艾草是当年种植、当年收益。

  瓜蒌子是当年种植、当年收益项目,我们按照“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思路,2022年,村里在原来60亩瓜篓子基础上,再次流转土地40亩,成立了海锣冲经济合作社,发展瓜篓子种植,当年收益30万元。除了瓜篓子,2020年,村里还利用扶贫资金600多万新建了十个连栋大棚,当时阳光玫瑰(葡萄)也刚入地,人才、管理都是问题,由于前期种植时,土地深挖不够,肥料也跟不上,管理也上不去,葡萄处于自生自灭的生长状态,而且要完成当年投资当年收益6%的目标。面对难题,我们工作队全力给村书记和村两委树立信心,要干就干好,不能造成资产和资源浪费,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里投入了20多万的资金,用于大棚土壤改良工作,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来村指导葡萄种植技术,我们驻村工作队也积极想办法,利用各种资源,为村产业园修建了围栏,为村碧根果、艾草产业园修建简易道路。经过两年努力,2023年我们村10个连栋大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今年取得了丰收,首年挂果就产生了约60万左右的经营性收入,西瓜收入10余万元,解决了村脱贫户就地就业,使得扶贫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的新农村已发生了欣喜变化:人居环境改造2000多万项目建设完工,全村居人居环境改造覆盖无死角;文旅二期5000多万星野蓬境民宿项目的完工和对外营业,村级产业园展现蓬勃生机活力,村级集体收入从刚来的170多万到2022年的246万,2023年突破500万……

  两年来,我像螺丝钉一样牢牢铆在战位上,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勇挑大梁、也担重任,为群众找出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面对村集体的瓜篓子、西瓜、蔬菜、阳光玫瑰葡萄、艾草以及村民的林下鸡、鸡蛋的市场销售难题,我们积极对接帮扶单位、合家福、皖艾公司等爱心企业,与村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使新农村在农产品消费帮扶,艾草种植技术、艾草回购加工等方面给予了充足的保障。每年累计帮扶销售村集体及村民农产品达40万左右。我们将把瓜篓子、葡萄、碧根果、艾草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发展模式,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们还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动员群众发展适销对路的苗木,同时,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引进新华教育集团投资3个亿,大力发展文旅项目,目前已建成星野蓬境生态游乐园、民宿、田园综合体体验项目、农家乐,将一村绿水青山,打造成了金山银山。


原文链接:https://xczxj.ah.gov.cn/fpgz/zcfp/87902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农业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农业在线网 nynczx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6595号-132

联系电话:010-69940054 010-80447989 监督电话:172767522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huanbaofzxczx@163.com  客服QQ:2834255374 通联QQ:3404733191